









今年暑假快将结束,早前上映的Marvel超级英雄片《蜘蛛侠:决战千里》及彼思动画《反斗奇兵4》等电影续集票房报捷,可谓意料之内。最近有电影网站统计,若把通货膨胀计算在内,美国史上最卖座的系列作品,正是凭《复仇者联盟》等23齣电影共收88.8亿美元(约692.6亿港元)的Marvel超级英雄片称冠,大幅抛离《星球大战》、《007》、《哈利波特》和《蝙蝠侠》等系列,难怪长拍长有。
早前有外媒报道,美国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竟然是1939年开画的经典爱情片《乱世佳人》,当年它的本土票房劲收2亿美元(约15.6亿港元),若把通胀计算在内,相等于今日收18.2亿美元(约142亿港元),轻易击败《星球大战:原力觉醒》或者《复仇者联盟4:终局之战》等科幻巨製。
然而《乱世佳人》独一无二,难以跟擅长拍续集的荷李活商业模式相提并论,例如《007》系列由1963年推出《铁金刚勇破神秘岛》开始,至今已拍了25集;《星球大战》系列自1977年面世至今,正传跟外传合共11集,美国当地累积票房分别录得58.9亿及68.7亿美元(约459.4亿及535.8亿港元,已把通胀计算在内),面对如此庞大收益,电影公司怎会轻言结束?
不过,《星球大战》及《007》毕竟只是美国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第2和3名,冠军宝座由独揽88.8亿美元(约692.6亿港元)的Marvel超级英雄片稳佔,相信短期内亦难以改写纪录。
何时出现「复仇者疲劳」?自2008年推出《铁甲奇侠》起,Marvel电影公司不断开拍《雷神奇侠》、《美国队长》、《银河守护队》和《复仇者联盟》等系列,尤其后者更是卖座保证,今年初开画《复仇者联盟4:终局之战》击败《阿凡达》,取而代之成为全球最卖座电影冠军。随着Marvel电影步入第4阶段,明年将推出《黑豹》及《奇异博士》等更多续集,直至观众出现《阿凡达》导演占士金马伦(James Cameron)口中的「复仇者疲劳」为止。
至于其他卖座系列还包括排第4位的《哈利波特》(约280亿港元)、第5位的《蝙蝠侠》(约275亿港元)、第6位的《蜘蛛侠》(约232亿港元)、第7位的《变种特攻》(约221亿港元)、第8位的《侏罗纪公园》(约205亿港元)、第9位的《星空奇遇记》(约199亿港元)、第10位的《魔戒》(约192亿港元)。